[儿童财商教育]如何系统地教孩子财商知识
回爷爷奶奶家过年,过得乐不思蜀的儿子打来视频电话,我逗他:“豆芽,过年的时候外公买了你最喜欢的帝王蟹哦!”
“能给我留点儿吗?”
“留不了,我们都吃掉了。”
“那等我回去,外公可以再给我买吗?”
“你用自己的压岁钱买吧!”
“好!妈妈,爷爷奶奶给了我五千块压岁钱!我可以买一只帝王蟹,说不定可以买两只、三只!”
“……”
挂了电话我有点儿郁闷。提议用压岁钱买,完全是我顺口一说,没想到爷爷奶奶居然给他这么多压岁钱——而且还让他记住了数目。
这下可有点儿麻烦了。
我们豆芽可不是传说中只要有了自己的钱就开始知道珍惜的那种孩子。实际上,他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根本不在乎钱。
比方说,我们讲好了,每周会给他25块钱的零花钱。结果是,如果我不主动给,他从来想不起来要。
再比方说,一共存了50块钱,去游乐场玩,自己花20块钱捞鱼,如果问他能不能请小伙伴也一起捞,他绝对会一口答应,绝不心疼。
明明只有5岁半,明明生长在一个紧紧巴巴的普通工薪家庭,这种俨然财务自由的心态和姿态到底从哪习得的?!
所以,五千块的压岁钱,如果能买两只帝王蟹,我看他是会毫不犹豫买下的。兹事体大,可得从长计议。
和孩子谈钱,从公布家庭财务状况开始
这届父母都有共识:财商教育需要从娃娃抓起。
这大概是因为缺啥补啥,我们小时候父母多半不怎么谈这些令人尴尬的话题。
于是,等我们做父母的时候,多半是知道要谈,但具体要怎么谈,还是一片空白。
财商教育:如何系统地教孩子财商知识
《反溺爱》这本书的作者朗恩·利伯给出一个思路:从让孩子了解家庭财务状况开始。这点给我很大的启发。
我小的时候,我妈秉持“女孩要清高”的理念,基本上一直让我跟钱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而且,她也没什么理财意识,是那个年代少有的月光族,所以也没教过我什么理财方法。
但有一点,我妈不像其他父母,完全不跟孩子讲家里的经济情况,而是完全相反。她工资多少钱,评了职称可以多发多少,有什么额外的收入,都会跟我说。
每到月底,工资见底,她就会回家吆喝我:“丫头,你那儿还有钱吗?帮妈妈下楼送给买馒头的2块钱,刚才买馒头没钱了赊着呢。”
所以,尽管没有刻意教育,但在这种终日需要为家庭财务状况忧心的情况下,我从小就形成了非常朴素的理财观:可不能使劲花。
用眼下理财教育专家的话说,我是一个对“需要”和“想要”分得太清的人。虽然没人教我,但生活迫使我学会了这个功课。而对豆芽来说,他从没有直观地感受过这些。了解家庭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应该会帮助他体会到为什么父母希望他在钱上不要过于豪迈。
具体怎么做呢?
对学龄前儿童来说,直接告诉他一个数字,没有太大的意义。超过10的数字对他来说都是“很多”。
朗恩·利伯在书里讲了一个很妙的案例:一个爸爸为了让孩子直观地体会到家庭财务状况,去银行取出了他一个月的月薪12000美元,并且要求银行全都给他1美元的钞票。
银行花了一两天世界才全数凑齐这么多零钱。然后,这个爸爸就把这些钱带回家,摆在餐桌上。
12000张一块钱,每100张一捆,有好大一堆。然后,他开始把这一堆钱分成几份,让孩子们知道每个月的各项开支需要几捆钱。
到最后,一大堆钱其实没剩下多少。
这足够直观,值得我们全家学习,每年至少来上一次。
